不知不觉,妈妈走了四年了。前些天,在网上刷到一个帖子,大意是病人诊断梗阻性黄疸后(除胆结石外,大概率是胆管、胰之类的恶性肿瘤),家庭放弃了治疗,贴主的师弟感觉非常可惜。吸引我注意力的是评论区的一则有争议的回复,发帖人看上去也是医学相关的,他写了这么一段话:
过去的我,对这样的说法绝对会嗤之以鼻。刚发现妈妈生病时,只要还有一线希望,就想要去争取、不能放弃。
当时的我们,无法接受胆管疏通手术后,坐下来等待生命倒计时。
因此,还是选择积极治疗。
然后,就是胰十二指肠切除这样的大手术,再紧接着无休无止的住院、化疗。这样的痛苦折磨,直到妈妈生命的终点。
但现在,知道结果的我,如果回到过去,还会作出当时的选择吗?妈妈自己,又会如何选择呢?
人生只有一次,一切无法重来。
四年来,无数次反复思考这件事情。每次想到那些惨淡的病房经历,就有一种强烈的内疚感。
手术后约一年半的时间,妈妈都在反复去住院,基本是医院家里两点一线。即使不是住院,每周还要定期去做PICC疏通维护,门诊挂号、抽血,根本谈不上生活质量。
这种折磨,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病痛本身更让人难受吧。
可能真的是上面那位网友所说,放手,有时比握紧更需要勇气呢。
更令人后悔的是,在这段时间里,自己也从来没有和妈妈坐下来,好好聊聊以后。因为自己觉得,一旦聊到身后的事,这个话题就变得无比的沉重。
我也天真地以为,总有一个时间点,那时候再和妈妈聊聊,还来得及。但没想到的是,病情来得这么快,突然有一天,我发现妈妈已经不能自如地和我交流了,想说话也说不出来。
也因为这样,每次翻到微信里和妈妈的聊天记录,看到情况急转直下的那几天,妈妈最后给我发的一段语音,一条文字,内心都像刀割一般难受。
人的一生,就像坐过山车,恐惧、贪婪、得意、后悔,这些情绪周而复始。但还有什么,比失去亲人更让人恐惧、难受的呢。
妈妈在蒲坝站台,摄于2005年2月11日傍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