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9日星期三

辞职了

今天是爸爸的忌日。爸爸离开我都已经20年了。

20年前,我还是个懵懵懂懂的青年,喜欢躺在自己的舒适区,逃避外界压力,躲避未知的挑战。这样的性格,也许是从爷爷、爸爸那里遗传下来的,实际上我一直都是一个缺少“野心”的人。

也正是这样,当年考国家公务员,千里挑一进入到了某国务院直属机构的面试环节,自己却压根没去参加面试。某海外广告公司让我去澳洲做交互设计,我也没去,尽管那是我擅长和喜爱的工作。最后,2007年研究生毕业时,我选择了安安稳稳地呆在自己的大学里,留在了最熟悉的生科院。

2011年,我从生科院去了信息办。2021年,我又从信息办到了宣传部。

2025年6月,我总算鼓起勇气,向学校提出了辞职。辞去副处职务,从学校离职。

没有任何找下家的打算,也没有计划去别的单位工作。像我这样四十来岁的年纪,也很难再找别的工作了。虽然说以前还算是个技术人,但是做技术的时间窗口对我来说已经过去了。我也自知不适合管理岗位,尤其是不适合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。

然而,“不用上班”也不是随便说说的,人活着还是要吃饭的。要多亏过去十来年的投资收获,能够支撑我给予我辞职的勇气、底气。

1999年高考,自己提前批第一志愿填报了这个大学,当年学校的调档线606分,比清华还高1分。1999年9月,爸爸送我来学校报到,从那时起,我在这个校园里整整待了26年。从2007年到现在,自己在这个学校成为了一名教职工,工作了18年。回顾过去,自己一大半的人生时光,都是在这里度过的。

这个学校对我极为重要,她是我人生的家园。在这里,我结识了一些真挚的师友,在我困苦时不吝给养,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导,帮助我不断成长,使我收获人生的宝贵财富。

这个学校对我尤为重要,她记录了我二十余年,从青年到中年的蜕变过程。二十余年来,自己工作、生活、学习的方方面面、点点滴滴,都是和这个学校相关的。

也正是在这里的漫长日子,我更加看清了自己,知道了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,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、不想做什么。

如今,时机已经到来,自己也终于迈出了人生中重要的一步。

7月,应该是我在这个大学的最后一段时光了。

提出辞职后的这段时间,各种谈心谈话,感受到了领导、师友的温暖和关切。曾经的生物系老师,如今的校领导,周末傍晚请我吃面条,和我长谈,为我着想,让我感激不已。导师远在异地、事务缠身,也关心我的情况,给予我支持。种种经历,难以赘述。很感激在临别时,自己被这样温情招待。很遗憾接下来的日子,要离开这个美丽的大学,不能和各位一起前行了。

以上,写在爸爸20年忌日之际。20年了,无数次梦到您,无比想念您。也请爸爸妈妈放心,儿子一切都好。


校园一角,摄于2005年4月15日

2025年6月11日星期三

四年

不知不觉,妈妈走了四年了。前些天,在网上刷到一个帖子,大意是病人诊断梗阻性黄疸后(除胆结石外,大概率是胆管、胰之类的恶性肿瘤),家庭放弃了治疗,贴主的师弟感觉非常可惜。吸引我注意力的是评论区的一则有争议的回复,发帖人看上去也是医学相关的,他写了这么一段话:



过去的我,对这样的说法绝对会嗤之以鼻。刚发现妈妈生病时,只要还有一线希望,就想要去争取、不能放弃。

当时的我们,无法接受胆管疏通手术后,坐下来等待生命倒计时。

因此,还是选择积极治疗。

然后,就是胰十二指肠切除这样的大手术,再紧接着无休无止的住院、化疗。这样的痛苦折磨,直到妈妈生命的终点。

但现在,知道结果的我,如果回到过去,还会作出当时的选择吗?妈妈自己,又会如何选择呢?

人生只有一次,一切无法重来。

四年来,无数次反复思考这件事情。每次想到那些惨淡的病房经历,就有一种强烈的内疚感。

手术后约一年半的时间,妈妈都在反复去住院,基本是医院家里两点一线。即使不是住院,每周还要定期去做PICC疏通维护,门诊挂号、抽血,根本谈不上生活质量。

这种折磨,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病痛本身更让人难受吧。

可能真的是上面那位网友所说,放手,有时比握紧更需要勇气呢。

更令人后悔的是,在这段时间里,自己也从来没有和妈妈坐下来,好好聊聊以后。因为自己觉得,一旦聊到身后的事,这个话题就变得无比的沉重。

我也天真地以为,总有一个时间点,那时候再和妈妈聊聊,还来得及。但没想到的是,病情来得这么快,突然有一天,我发现妈妈已经不能自如地和我交流了,想说话也说不出来。

也因为这样,每次翻到微信里和妈妈的聊天记录,看到情况急转直下的那几天,妈妈最后给我发的一段语音,一条文字,内心都像刀割一般难受。

人的一生,就像坐过山车,恐惧、贪婪、得意、后悔,这些情绪周而复始。但还有什么,比失去亲人更让人恐惧、难受的呢。


妈妈在蒲坝站台,摄于2005年2月11日傍晚



2025年5月6日星期二

回忆炒股往事(二)

自从“530”前夕入市踩雷,结结实实亏了一笔之后,好长一段时间才缓过劲来。

2007年7月,距离割掉ST华源已经过去一个月了,踩雷的伤痛感也似乎渐渐消弭。我又开始买股票了。

一开始,我还是小心翼翼地,生怕像530那样,买进去就大跌。

所以,我每次都试探性地买几百股,有一点蝇头小利,立马就跑,每次赚个几块、几十块,好的时候赚个百来块、几百块。

  • 6月1日,10.35元买入200股上港集团,10月17日10.55元卖出,赚了28元;
  • 7月6日,13.16买入300股申能股份,7月20日14.48卖出,赚了355元;
  • 7月19日,7.82买入400股上海电力,7月20日7.94卖出,赚了17元;
  • 7月30日,50.95元买入100股苏宁电器,7月31日53.48元卖出,赚了205元;
  • 7月31日,10.91元买入400股常林股份,8月2日11.10元卖出,赚了33元。
  • 8月1日,51.10元买入100股苏宁电器,8月3日51.70元卖出,赚了13元;
  • 8月2日,19.32元买入200股新海股份,8月3日20.21元卖出,赚了142元;
  • 8月13日,32.77元买入100股福耀玻璃,8月14日33.75元卖出,赚了65元;
  • 8月16日,32.10元买入100股福耀玻璃,8月20日32.65元卖出,赚了23元;
  • 9月20日,30.38元买入200股万科A,9月25日30.89元卖出,赚了46元;
2007年6月到9月的部分交易记录

虽然每笔买进去,最后都能赚着出来,但是这样小打小闹除了提供点情绪价值外,也没啥实际意义了。辛苦半天,最后赚到的全部加起来,不到1000元。要弥补上530的3000多元的亏损,还差一截。

随着行情的好转,以及多次的小赚,从10月开始,我胆子似乎逐渐大了起来,买的也多了些。其中,10月9日、11日先后两次买入江西铜业,赚了1000来元,让我备受鼓舞。

胜利似乎就在眼前,再这样来个一两次,我就能把亏掉的钱赚回来了。

  • 10月8日,35.22元买入100股宝胜股份,10月8日36.50元卖出,赚了93元;
  • 10月8日,21.33元买入1500股阳光股份,10月9日21.71元卖出,赚了273元;
  • 10月9日,64.30元买入500股江西铜业,10月10日68.81元卖出,赚了953元;
  • 10月11日,72.20元买入400股江西铜业,10月12日73.50元卖出,赚了250元;
  • 10月12日,89.00元买入200股中国神华,10月16日90.85元卖出,赚了202元;
  • 10月15日,57.98元买入300股中联重科,10月16日58.71元卖出,赚了58元;
  • 10月17日,86.00元买入100股上电股份,10月18日87.00元卖出,赚了19元;
  • 10月18日,15.50元买入1000股大港股份,10月19日15.97元卖出,赚了325元。
2007年10月的部分交易记录

殊不知,前面有更大的坑正在等着我跳进去。

在这段时间,我关注了不少炒股相关的博客,看了不少“技术流”视频,开始照猫画虎“技术选股”。当时有一个张姓博主在狂吹“肉夹馍”理论,大意是找两根大阳线中间夹一根大阴线的K线形态,后面会连续大涨。

10月24号上午10:46,我看行情的时候,就随手翻到了一个类似“形态”的股票:耀皮玻璃。于是,我以14.33无脑买入了2000股。

当时的心态,是纯粹的赌徒式“开奖”,想赚一笔就跑。

没想到,我当天刚买入,就追高了,股价哗哗往下掉。我傻眼了。

当天收盘,

耀皮玻璃股价跌到了13.44,跌了接近5个点。

2007年10月24号的买入点

短短半天,

耀皮玻璃亏掉了1500,把前面两个月零零碎碎赚回来的钱全吐出去了。

这让我实在有点难受。

收盘后,我刷刷股吧,看着各种似是而非的预测,心里着实有点慌,而且隐隐有种不好的感觉。

我的预感没错,接下来的两天,市场残暴极了。

10月25日,耀皮玻璃开盘就跌,当天暴跌-6.25%。

我还没回过神来,紧接着10月26日是更加悲惨的一天。这一天,耀皮玻璃直接跌停,收盘价11.37。

10月26日是个周五,收盘以后,我说不出话来。

世界似乎突然变得黑暗了。

短短三天,区区2000股,每股亏了3块钱,6000元没了。比起530亏掉的3000块,这次亏损直接翻倍。

这是一个黑暗的周末,茶不思饭不想。

在学校后门吃了个瓦罐饭,记得当时下着雨,心思全不在饭菜上。

盲目刷着各种网上的帖子,心里在滴血。脑子里全是挥之不去的自责念头。

更糟糕的是,自己还非常恐慌——周五的跌停很不妙啊,不知道这个股票还要跌到哪里去?

怎么办?

我又一次成了一只惊弓之鸟。

10月29日,周一,刚开盘,耀皮玻璃照例暴跌。当天上午10:36,股价跌到11.11,我扛不住了,割了300股。

当我第一次割肉后,股价继续雪崩,很快就跌破了11块。

我有点崩溃了。

5分钟后,无比恐慌的我,在10.84的地板价,把剩余的1700股耀皮玻璃全割了。抛出这一瞬间,大脑一片空白。

2007年10月27日的卖出点

我没料到的是,接下来,好戏才刚刚开始。

就在我割完以后几秒钟,市场很知趣地在10.81止跌反弹了,然后迅速拉红,形成了一个刺眼的“

深V”。耀皮玻璃当天气势如虹,拉出阳线,收盘11.48。

此时的我,受到了深深的双重打击。

1. 短短四个交易日,这个股票亏掉了我7135元。

2. 卖了就涨,我割在了地板上,倒在了黎明前,每一颗筹码都仿佛在滴着血。

割肉记录

太痛苦了。

我不想再看这只股票,但又忍不住要看。

10月30日,它开始报复性反弹,涨了5.75%。

10月31日,它继续报复性反弹,股价涨停,收盘价13.35元。

呆若木鸡。

后悔不已。

......

人生最痛苦的事情,莫过于看着自己割肉的股票连续大涨。

这真是一种极致的折磨。

11月1日,耀皮玻璃开盘后继续大涨,最高一度摸到14元,创下了一个阶段性的反弹小高峰。

我想,假如我没有割肉,即使我不是在最高点跑,我的损失会小很多、很多。

即使只是7000多元,但放在当年,对于刚刚毕业的我来说,感觉也很受伤。

毕竟2007年上海很多地方的房价,还不到1万/平。这点小钱,几乎亏掉了一个平米,也亏掉了我当时辛辛苦苦做一两个小网站的酬劳。

而且,经过一段时间盘整,耀皮玻璃又开始缓慢上涨。没过多久,在2008年1月,它创出了17元的阶段性新高。

割肉后的股票走势

耀皮玻璃这个股票成为我心中的一道伤疤,直到好几个周后,这种难受的感觉才逐渐消退。

虽是这样,仍然有很长一段时间,我内心里都有点“恨”这个股票。

当它下跌的时候,即使我已经没有持股了,还是有点小开心。

当它上涨的时候,又感到有点痛苦。

这就是人性。

有时候,还有点佩服自己。毕竟,我是在07年5月到10月这样的大牛市主升浪里,亏了钱。

追涨杀跌,情绪驱动,损失厌恶,随波逐流。这些林林总总的小散特质,我都占了,齐全了。

关键的关键,是我还没有警醒,没有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。当时的我,纯粹在瞎碰运气,压根不知道自己真正买的是什么。

07年的10月末,那一轮股市的狂欢快到了尽头。接下来的大熊市,我亏得更惨。最典型的一笔交易,是2007年11月5日,中石油上市第一天,我48.6元开盘买入,最后在2009年4月9日以11.25元割肉。

各种惨痛教训,就留到下次再慢慢写吧。

To be continued


杂乱的宿舍桌面,摄于2007年9月16日

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

一件巴塔

今天,从外面回家,刚准备把外套挂起来,却发现有点异常。仔细一看,衣领下方的标签整个“飞”起来了,估计是穿的太久,胶裂开了。


这件红色的“巴塔”我已经穿了快8年,已经是我的老朋友了,陪伴我到了很多地方,经历了很多人和事。2017年的秋天,我在维多利亚一家叫Robinson's的户外店买了这件软壳(Patagonia Levitation Hoody, 2016年款)。可能因为换季打折的原因,当时入手的价格非常便宜,加币100出头,税后折成人民币也只要600元左右。

位于维村Broad St的这家Robinson's是我当时挺爱逛的一家店

前前后后穿过很多Patagonia,这件Levitation可以说是我最爱的一件,轻便、柔软、透气,非常好穿。非常遗憾的是,不像R1、R2、BetterSweater这些常青款,Patagonia后面再也没有出过这件Levitation的后续版本(类似的还有Adze Hybrid Jacket、BetterSweater Performance这样的款式),绝版了,再也买不到了。

这件巴塔还让我想起一些往事。

当时在维村的Patagonia店旁边,有一家星巴克。这是我常常光顾的地方。经常在周末的早上,我就来这家店里坐着,弄弄电脑,做点事情。等快到中午,再去快餐店吃个karate bowl。

去的次数多了,和朋友也常常在这里碰头。

“下午巴塔见!”

这句话一说,就知道又是老地方等着。


到了后来,这里就成了我们的固定聚点。

下课后,我和Mino、Ayumi、Misaki一起到这里打发时间。四个人聊天,发呆,刷手机,或者索性趴着。

太阳慢慢落山了,夕阳从窗外照进来,一切都刚刚好。

这又是美好的一个下午。

“下午巴塔见!”

可惜,再也回不到那个时候了。

2017年11月1日下午,和好友在一起

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

关于生日、投资与人生

又是一年自己的生日了。

时间过得真快,最近的这一年,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“飘”过来的。

虽然有这种强烈的混日子的感觉,但与此同时每天仍旧庸庸碌碌,仿佛忙的连挤出一点自我反省的时间都没有。

就在最近,个人遭受了投资中最黑暗的一天,也是炒股十来年里,自己单日亏钱最多的一天。2025年4月7日,清明节后第一个交易日,一天300w就跌没了。


还记得最初炒股的时候,一天亏个1000元都很肉疼。现在每天的波动,早已超过了自己最初的本金,习惯了以后,似乎也没啥。遇到这次单日掉血大七位数,心里还是很难受的,同时却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觉,似乎这个世界很不真实,似乎生活就是一个剧本。

更强烈的感觉是,投资上,自己还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庸的人,缺乏智慧,也缺乏胆魄。可能某些时候自己运气好一点,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栽回去了。

这就是真实的人生。

又想起一件事情。4年前,自己脖子上突然长出了一个小黑点,当时没有在意,只是很小的一个东西,以为过段时间就会消下去。然而没想到,这个小黑点却慢慢越来越大。

在陪妈妈呆在十院肿瘤科的漫长时间里,遇到过不少因为长了一颗痣而患癌的病友,也经历过其中病友的离世。因为这样的经历,对于这种突然长出来的东西,我心里还是有点犯怵的。

但懒惰的自己,却每次都对自己说,最近有点忙,等后面再找时间去看看吧。

就这样一拖再拖,拖了4年。每次想起这件事情,都有点自责,觉得该去医院看看。但毫无例外,还是一次又一次把这事搁置下来。

直到这个月,股市暴跌后的某一天,自己突然在镜子里发现,这颗痣已经不知不觉挺大了,还有点亮亮的感觉,好吓人。

第二天一早我就去了华山医院。候诊的时候,突然有了一种解脱感,感觉自己总算做对了一件事情,从那个惰性的泥坑里爬了出来。虽然预料之中,医生说这只是普普通通的痣,也没有必要处理。

回到当下,自己有了一些关于生日、投资与人生的复杂感受。

感觉人生非常短,短得自己来不及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,短得没有时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希望未来的某一天,自己能够真正对不喜欢的人和事说“不”,能够过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。

2005年1月31日,晚饭后和父母散步于蒲坝站台

2025年1月30日星期四

20年前的那台数码相机:佳能A95

2004年12月18日,我在徐家汇的太平洋数码广场,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台数码相机——佳能PowerShot A95。

那时,数码相机还不算普及,远不像今天的手机,随便一款都能拍照。相机大多使用5号电池,电量消耗得很快;存储卡的容量也不大,价格却不便宜。我记得A95的入手价是2880元,另外花了110元买了一个2000mAh的充电套件,再花240元买了一个256MB的CF卡,总共花费了3230元。


2004年12月18日,和Robin在徐家汇买佳能A95

买相机的钱来自我做网站和Flash兼职赚的。自从2004年支教结束回到学校读研究生,我便开始接手各种网页项目。最初,一个网站的收入大概四五千元,差一些也能赚到一两千。对于当时的学生我来说,这样的收入已经不错,除了日常开销外,还能存下一些钱。

然而,那时的我,还是没有舍得为相机多买存储卡和设备。256MB的存储卡,拍不了多久就满了。照片还好,至少能存几百张;但视频一旦质量高点,就只能录几分钟。因此,我很少用相机拍视频,若要拍摄,也总是把画质调低,以节省存储空间。

这一点,也成了我至今的一大遗憾。

2005年春节,我回到蒲坝过年。那时我并不知道,这将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年。半年后,爸爸因病离开了我们。

那个春节,我拍了不少照片,很多是蒲坝的景物,然而真正拍爸爸妈妈的照片却不多。最遗憾的是,我只拍了三段视频,每段都很短。两段是除夕夜爸爸在阳台点鞭炮的视频,一段是爸爸在大年初一准备中饭的视频。而那段正面拍到爸爸的视频,仅有寥寥几秒。实际上,这些,就是爸爸未患病前,留下的唯一影像。


2005年2月1日,爸爸妈妈晚饭中,蒲坝


2005年2月8日,爸爸在邻居家吃晚饭,蒲坝


2005年2月8日,除夕夜,爸爸在阳台放鞭炮的视频之一,蒲坝


2005年2月13日,爸爸妈妈晚饭后在站台散步,蒲坝

现在,数码拍摄已经无处不在,几乎每个人都能用手机轻松记录生活。然而在20年前,数码相机并不像今天这么普及。即使当时我手里有拍摄设备,因无知和疏忽,我并没有为爸爸和妈妈留下更多的影像。每当我翻看2005年2月拍的那些照片,心中便充满悔恨——悔恨那时我过于关注自己的世界,却忽略了身边最亲的人。如果能够重来,我希望自己不是去拍那些铁轨、站台、墙壁、花草和云朵,而是拍下爸爸妈妈的日常,拍下我们一家三口的其乐融融;不仅拍更多照片,还要拍更多视频;每一张每一段,都用最好的质量,而不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,而调低画质。


2005年2月11日傍晚,铁道上爸爸的背影,蒲坝

2005年7月,我再次回到家。这次,与爸爸在一起的时光已接近尾声。7月5日,晚饭后,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到102厂门口。我拍下了爸爸的最后一段生活影像,依旧是模糊的画质。夕阳下,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,爸爸妈妈慢慢走到102厂门口。他们转身时,阳光洒在远处的树木和近处随风摇曳的玉米地上。妈妈先走过来,轻轻地说,“外面多凉快,欢。”爸爸走来,也对我说,“风吹起多舒服的。”

说完,他们一前一后,继续朝家的方向走去。

那一刻,爸爸的病似乎缓解了,时光仿佛也凝固了。


2005年7月5日傍晚,爸爸妈妈晚饭后散步,西昌


2005年7月5日,傍晚的夕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