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10日星期日

又是双十一之夜

一转眼,又到了11月10日,所谓的“双十一”之夜。

前些年的“双十一”,晚上都很热闹,大家在电商平台上早早填满了购物车,等着零点下单。近两年,双十一才有所降温。

但是“双十一”这个晚上对我来说,还有别的含义。

因为在2019年11月10日的晚上,生活看上去还那么美好。而在这之后,一切就急转直下。

那天晚上,下班到家,发现家里充斥着油漆味。原来是小区建筑维护,工人给栏杆刷了漆。后来,我们就到家附近的桔子酒店去住了一晚。妈妈说她觉得没味道,不肯去住。不过她陪着我们也一起去了酒店。晚上的风很凉爽,我们走在路上,还挺开心的。当晚酒店的电视里,正播放着双十一的晚会。过了会妈妈就自己回家了。


2019年11月10日晚 桔子酒店

第二天一早,我就去嘉定开会了。这个会一直从11号开到15号,期间都没法回家。11月13号,妈妈给我打了个电话,说起她觉得最近胃不太舒服,今天去普陀中心医院看了看,做了个胃镜,据说有慢性胃炎和食道炎,但要等19号再去拿结果。我当时心里就有点隐隐不安。等我15号回到家,妈妈就已经身体不太舒服了。再往后,就是发烧、问诊,最后才发现居然是患上了癌症。

妈妈已经走了3年了,此后每一年的双十一晚上,我都会想到2019年的那一晚,秋冬的风吹的很轻,我们走在从家里去酒店的路上,一路有说有笑,心情也那么轻快。那样的一晚,如今已留在记忆里,再也无法重演。

2019年的双十一之夜,就似乎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。

那一天晚上之后,一切都变了。

难过的事也不止这一件。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小事,都让我回想起昨天。

前几天,拆箱子的时候,不小心把左手手心弄破了。昨晚在用小剪刀的时候,又不小心把左手手指割了挺深的一道口子。有了伤口,手只要沾水就痛,很不方便。

看着这些伤口,我的心情非常难过。难过的是,我又想起了妈妈。以前她每天在家里做饭,经常不小心手就被割了,我记得好几次她都伤的很厉害,有一两次流了很多血。但大部分时间她自己贴个创可贴,就继续做那些家务,只有我看到她手上的胶布问起来的时候,她才告诉我原委。每当想到这些,我就既悔恨又心痛。悔恨在那些漫长的日子里,我没有照顾好妈妈。心痛妈妈那坚强的个性,她从来不愿意给身边的人添麻烦,有问题总尝试自己解决,这和我的外公一模一样。她是一个好妈妈,是一个好人。
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时光流逝,人生离散,生命无常。

2024年双十一的前夜,随手写下这几句。



2024年7月17日星期三

纳溪往事(1)

“战啊,战到最后!”

他眼睛盯着游戏机屏幕,眼都发红了。

屏幕上,正上演着激烈一幕。一个穿着藏青铠甲,持长刀的光头,正不断劈、击、扔着各色布衣小兵。一个将军,头戴红异头盔,手持大刀,跨于马上,一次又一次向那个光头发起冲锋,并运用火药、爆雷等武器,攻势凌厉。

那个光头正杀着一批一批如潮水般不绝的兵士,也时刻不忘向那马上将军发起还击。将军一次又一次被光头从马上打落,又一次一次锲而不舍地翻身上马,张牙舞爪地卷土重来。兵士实在太多了,根本就杀不完似的。而且不但有持长枪的士兵,更有持长弓大弩的、持匕首的、持叉刺的兵种加入进来。尤其是其中的持匕首忍者,防不胜防。光头虽然英勇,但四面受敌,也是独力难支,所以身上中刀、中弹、中箭,又经马上将军几轮冲杀,终于大叫一声力竭而亡。

屏幕外的人至此扼腕大叫一声,似乎也要同那光头一起力竭而亡了。他花了一元钱的币,拼死拼活打到这里,终于阵亡,想来真是依依不舍。他选的那个光头,名为魏延,他打的游戏叫《三国志》,他最喜欢玩的街机游戏。每到提前放学或者节假日,他总是忍不住要到游戏店里去玩上几手。另外,他还喜欢和别人一起玩三国,美其名曰共赴沙场。

而刚才和他一起共赴沙场的,是熊仔。熊仔选的是三国的另一位猛将关羽,造型十分新异:头戴白巾,脸上一圈络腮黑胡,身披蓝色布衣,戴短白巾,看上去勇蛮有余,甚至像一名强盗。据说关羽的实力在这个游戏里算是最强的,他的拳,甚至可以抵挡住弓箭手射来的大箭,也能挡住赵氏兄弟的肉弹冲锋,比起张飞来更胜一筹。

熊仔手下的强盗式关羽早在打马上将军之前便阵亡了。那马上将军叫夏侯惇,十分强悍,马上功夫了得。熊仔和他自己都一致认为要通过他的马上大刀这一关极其困难。果不其然,他一打到这里魏延便惨死了。

他和熊仔可以说算得上是打三国游戏的低能儿。两人从初二开始便一直操练这个游戏,前前后后用在游戏上的钱恐怕也已不下好几百了,但是他们仍是打得这么臭。第一关还勉勉强强可以过,可是要过第二关便几乎不可能,除非加币。他们两个家伙一般是周末闲得无聊时约出来玩玩游戏,平时也不大玩。如果是到了特定的节日,比如说是三八妇女节要放半天短假,他们就会莫名地兴奋,要在游戏厅里泡足这一个下午,直到花光身上差不多全部的银子。小县城里面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游戏厅他们都钻过了,也曾偶尔试手玩一玩别的类型游戏。可是除了三国志和恐龙时代,他们玩起别的游戏来几乎就意味着遭受屠杀和劫掠。比如说飞机,游戏种类很多,最简单的恐怕算是雷龙一类的,要是这两个家伙来玩,恐怕还没打到“老板”便放光了雷,死得七七八八了,不到四五分钟便宣告下课,更遑论别的如侍魂一类激烈的格斗游戏了,死得更是快捷便当,常常两个二百五便败下阵来。

他和熊仔杀完三国,意犹未尽地钻出座落于李子林的那间游戏厅,然后茫然四顾新的玩点。他们一向的玩法和路径是:先钻到游戏厅打上一气,然后去书店。书店一共有两个,都是比较大的能称得上“店”的那一种。一个在李子林,离游戏厅十来步远的地方;而另一个在一个什么市场里面,那里除了许多卖衣服的商店,便是一间小书店,叫“新知书店”。现在后者几乎都已成为了两个家伙碰头的根据地了。

于是他们先来到李子林坡上的新华书店。书店里没有什么抢眼的东西,大多数的书都好像发黄了没人买似的,不知道搁在那里已蒙尘了多久,而且翻开来看价格还不菲。书的种类也太少,大部分的书都出奇地无聊和枯燥。他带头走进去,马马虎虎逛了一圈,抽了一本医学方面的彩书翻了翻,就和熊仔钻了出来。

往李子林的坡下走,渐呈喧闹。一个丁字形的路口,路口上有一个横杆,限制机动车通过李子林坡。在街道的两旁都有磁带店,而且是这个县城里最大的几家店之一,虽然卖的磁带不怎么样店面也不甚美观。熊仔要看磁带。他步向柜台,推着眼镜往里面张望。而他对于港台流行歌曲可谓一窍不通,可也装模作样地踱步过去。他和熊仔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只看国外的音乐磁带。

两个盲流在里面看了半天,熊仔终于掏腰包买了一盘张信哲。他只看了看磁带的封面,就作罢了。这样的歌对于他来说似乎缺乏吸引力。然后他们开始向新知书店的方向走去。熊仔一路上海看了看刚买来的带子,心里可能比较高兴。

一路上是破烂的人行路。污水藏在破碎的水泥地面里面,一踏上去便像挤奶一样向两面溅开,因此必有一只脚遭殃。路上也满是人的口痰、纸屑,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泥巴块。两人有说有笑地越过所有这些东西,又过了一条车水马龙的街。街上满是三轮车,当地人称“拜(bai一声)的”。bāi在四川话里是跛子的意思,拜的就是说车子少了一个轮子,意思是跛的。但事实上三轮车并不跛,他们只是开得很疯狂。冲过来的时候,声势嚣天,震撼性的噪声加上屁股后的冲天废气,形成了街上的一大景观。

两人来到新知书店,开始翻书架上的书看。每个周书店总会有一些新的书出现在架上,书后面的价格也是越涨越高。以前他尚有一点购买能力,买上几本回家,可是现在只有在书店里翻翻的份了。他在这里翻了这么久的书,可是买回去的却总共不到十本。这就是一个居住在盗版书不太风行的城市里的学生的现状。

不管怎么说,能在这里翻翻书,看一看章节片断,也算是一种享受了。他便每周都在这里享受这样一种读书生活。

他开始翻一些怪异的书籍。熊仔不知在看什么,转来转去,最后竟然还去看那些参考书。现在他们还都不知道,这些书到底有多么地无聊和没趣。他和熊仔都一样在当时厌恶着这些枯燥的东西,却无可奈何地要和它们打交道。

在新知书店的对面,有一家也许是隶属于新知的租书屋,里面全是漫画、武侠的出租,颇有市场。学生们背着书包在里面寻宝,租自己喜欢的书看。漫画书的大行其道是好几年前便拉开帷幕的,可是近年来书的价格节节攀升。记得当初买一本《圣斗士星矢》只要1块9毛,可是到了后来一本《七龙珠》要卖到两块三毛,直至三块六毛。继而漫画向180页发展,卖到了六元以上一本。《篮球飞人》和《城市猎人》便是在此时开始走红的。但是《城市猎人》的六元五毛一本也最非终点,漫画书开始向七元、八元、九元进军。学生们毕竟是穷光蛋。现在为了继续享受这样一种快捷有趣的精神生活,最省最好的方式也许就是在租书屋里租来看了。

虽然两个家伙不租书看,但他们还是走进那间屋子,仔细审视书架上的红红绿绿,偶看到书名有趣的书就抽出来翻翻。老板心里恐怕猜出了八分,却也没有藉口把这两个家伙赶走。两人在这里尽兴看书,手表已经往前又走了二十来分钟。

在新知书店外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时候,两人觉得意兴索然。该玩的都玩过了,想买的也买不起,天色也逐渐阴沉下来。可是他们仍向纳溪商城那边走去,一路走,一路聊天。身旁重型运输车辆以及疯狂的“拜的”呼啸着来去,路上满是漫天飞扬的灰尘和青烟。他们无可奈何地来到纳溪商城门口的书报亭,象征性地翻了一下那些杂志,又来到马房的那家游戏厅,钻进去看一遍。里面早挤满了小孩,打得光怪陆离的。然后他们只得离开这里,由体育村那一条陡直的马路向上走去。

来到体育村门口,他还是不想回去。况且熊仔也并没有打算把他放走,于是说:“再溜一圈吧。”他于是和熊仔继续向前走去。

一路上,路过“文明”。文明是一个电脑游戏据点的统称,座落在一座三层小楼上。这栋楼,一楼卖面条盒饭,二楼三楼都是电脑屋。从这里路过经常能听到三角洲游戏里的零星枪声,以及敌人被屠戮时的惨叫。在这里最早的一家店便叫“文明电脑厅”,后来泸天化中学的学生们便先入为主将这整一栋楼都叫做“文明”。至于这里面是不是所谓的“文明”就不得而知了。凡是身份是学生的,要想爬到二楼过把瘾,都要在一楼楼梯口处四处打望几番,确认没有厉害人物经过后才敢猫腰蹿上去。他也做过类似的举动,只不过次数不多罢了。

继而是泸天化体育场,以及体育场边体育村某号楼上张二锤的家。张二锤没搬家之前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可以从窗口俯瞰整个体育场、体育村,以及对河青翠的山峦。因此他每次路过文明时总要仰头去看二锤家的窗户,如果有事情还会在底下叫上几声。但是不久二锤便搬家了,失去了一个很宝贵的据点,留下他家因安装空调而给房间墙壁打下的一个长方形大洞。

体育场绿草茵茵。有许多人在运动。这个地方最能令人想起学校,因为学校就在体育场的旁边。泸天化的体育场是一个奇妙的东西,特别是在晚间,下了晚自习的时候,一个人或几个人一起来到跑道上,散步,大叫,抬头看天,最让人觉得解脱。有一次他下了晚自习,和几个人一起在漆黑的跑道上幽灵般地行走,抬头看漫天的星空,似乎广阔地坠落下来,又似乎抚慰着他起伏的心情。那次还碰到黑豆一个人在跑道上逆向跑着,和他一起争论今后的去留。

体育场!

往上,是红三村菜市。费昶齐家曾在那里开了一间面店,面条很不错,每个星期天早晨他都会去吃一碗燃面。蔡宗良曾布置了一篇写菜市的作文,他也在这里提取的素材。

然后是公园,电影院,顺着大道往下,便是东门口的方向。在这里他和熊仔才挥手告别。熊仔向江边走去,而他则回他的体育村。

【待续】

2024年6月28日星期五

回忆炒股往事(一)

截至目前,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两段学习经历,一是进入大学后学习了网页设计、flash开发,另一个则是学习了股票投资,或者叫做“炒股”。前者,虽然赚取的报酬总额如今看来微不足道,但却是我积累的“第一桶金”,给我打开了自我学习成长的大门,让我获得了人生中更多难能可贵的机遇,也给我奠定了一笔小小的起步资金。后者,则深刻地改变了我后来的生活。从2007年至今,自己在股票投资上获得的盈利超过了8位数,这是自己穷其一生都无法通过现有工作报酬所得到的财富。

先不提投资里对我产生巨大影响、带领我走上投资正途的师者,只是回想了一下,自己是如何踏进投资的大门的,一些有趣的往事就重新浮现在眼前。


2007年,研究生毕业前夕,寝室一角

2007年的4、5月,正是股市如火如荼的时节。当时研三的我,每天却是不停奔波在打工的路上,做各种网站、Flash,赚点小(辛苦)钱,对于股市的情况毫无所知。

五月初的一天,我在Fish的办公室做网站,和小胡等人聊天,听他们说起当下股市的火热,股票暴涨疯赚的各种奇闻轶事,自己不禁动了也去开户炒股的念头。试想一下,当时读研的我,累死累活辛辛苦苦一两个礼拜做出来一个网站,差点的项目能赚个三五千元,好点的项目上万元,满打满算一个月兼职做下来也最多就是一两万了,人还累得不行。但这钱放到股市,钱生钱翻个几倍,躺着赚,岂不美滋滋。

5月6号,遇到老陆给我支票(当时我在Google-adsense的广告支票都是寄到老陆家,请他帮忙收取的),顺便请教了一番有关炒股的知识。和老陆聊完,我开始决定下周就去开户。

五一刚过,5月8日一早,我就去办股票开户。

骑了个自行车,从学校后门出来,在明媚的阳光里,一直骑到杏山路,看到路边有一个兴安证券交易所,就直接进去了(值得一提的是,很快兴安证券就没了,变成了海通证券)。

交易所里面人真多啊,热闹得不行,有很多老头老太在盯行情。这里没有想象中的排长龙开户的景象,不过开户手续很繁琐,几个工作人员态度也很一般。毕竟是牛市,人家拽一点也是很正常。先后在三个窗口过了一遍,就算办好开户了,不过接下来还要去银行办后面的手续。

当时的银行和现在完全不同,线下柜台总是大排长龙。我选了曹杨路上的建行,手里拿着一叠券商给的材料,骑着车冲了过去。太阳越来越大,开始热起来了。好一会,终于骑到了银行,这次没排多久的队就轮到我了,办理了半天,银证账户也弄好了。


2007年5月,我最初的几笔交易记录

开完户,也转了点钱进去,十来万块。这些都是读研期间自己打工做网站赚的钱。至此,我总算成为一名股民啦。

但是,接下来的几天,胆小的我却始终没有动手买股票,一边看着股票行情蹭蹭上涨,一边刷着各种股票博客学习炒股技巧。

直到5月21日,我才开始行动。但这时的我还是没敢大张旗鼓买股票,大部分钱都用来打新股,申购了16手安纳达(后来没中签)。剩下了一点钱,买了100股600050中国联通,6.34元一股买的,加上手续费花了643元。之所以买这个股票,是因为当时的市场上已经找不到多少十元以下的股票了,联通的股价当时算是很低的了。



2007年5月,我买联通股票的时点(图中的红色箭头)

接下来几天,自己没事就看看行情软件,又刷刷各种股票博客,学习网上各种乱七八糟的炒股“技术”,不仅感叹,有了股票真浪费时间啊。

我那可怜的100股中国联通,先是小跌了几天,后来又小涨了几天。5月29日的上午,我一看联通涨了,就6.56的价格卖了,100股一共赚了不到10块钱。


2007年5月,我买卖联通股票的时点

卖了联通,紧接着,我脑子一热,又鬼使神差地8.58元买入了1000股*ST华源(印象很深刻,当时的代码是600094),13.62元买了1000股民生银行。

之前的联通几百块,是小打小闹,聊胜于无,而*ST华源和民生这一把,才是我真正开始往股市里面冲锋的起点!5月29日当天,民生买进去就跌啦。华源上下折腾了一番,到收盘没亏没涨。

民生银行是当年的大白马,买了不奇怪。至于自己为啥买*ST华源这个“垃圾股”,已经记不得缘由了。十有八九是当时看了某些炒股博客学到的选股“技术”。

不买则已,一下场买股,我直接就冲着ST股买进去了,真是无知者无畏,纯纯的韭菜。而且,最绝的是我开始入场买股票的日期,是2007年的5月29日!

2007年5月30日凌晨,“半夜鸡叫”,印花税税率由1‰调整为3‰。紧接着,就是众所周知的530股灾。

30日上午,我还在办毕业的各种手续,东跑西跑,找人签字。当时没有智能手机,没法随时随地看行情。等弄完早上的事,赶紧回寝室去看股票。结果晴天霹雳,满眼的绿油油,股市全线大跌!直到这时我这才知道印花税的消息。


2007年5月,我买卖*ST华源的时点

530当天的我,心情好差好差,一天都魂不守舍,做不进事情。屏幕上,充斥着各种股市崩盘的消息。下午,惶恐不已的我,茫然地把民生银行卖了,是12.86元割的,1000股亏了800元,这就是一天不到的时间。

民生倒是其次,*ST华源也暴跌了,而且是跌停,想卖也卖不掉。其中有一阵*ST华源打开跌停,亏损也到了只有100来块了,可是我没有珍惜,很快它又死死地按在跌停板上了。

5月31日,*ST华源开盘就跌停。随后的每个交易日,天天如此。跌停,跌停,还是跌停。刚入股市的我就上了最生动的一课,脸被打得啪啪响。

6月6日,*ST华源总算开板了,这是我吃到的第6个跌停板。已经煎熬多日的我落荒而逃,不假思索地割了肉,在6.38元把这个该死的股票全部抛了。短短的一个礼拜,我在*ST华源这个票上面亏了2200元。加上民生银行的亏损,一共亏了3000多。


2007年6月我的割肉记录

2007年的3000多元,大概是我做一个小网站的项目费,也是很多人一个月的收入了,还是学生的我自然痛心不已。我在股市里的第一笔学费,就以精准踩雷“530股灾”给交了出去。

在我抛掉两支股票后,*ST华源继续一路往下,跌跌不休,但神奇的是在2008年1月,又涨回到了我买入的价格。后来这个股票破产重组,变身成为“大名城”恢复上市交易,并在2015年创出过28元的高点。民生银行则是稍稍调整了几天,就迎来了又一波轰轰烈烈的上涨,涨幅惊人。我只要当时再坚持一下,持仓不动,就能够把民生的亏损赚回来,甚至还可以小赚一笔。可惜啊,当时的我确确实实是一只菜鸟,而且是一只惊弓之鸟。

更为可惜的是,我并没有吸取初出茅庐便折戟的教训,后面紧跟着买了更多乱七八糟的股票,在炒股亏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3000元只是起点,更大的亏损还在后面等着我。07、08年我总共亏了好几万元,所有的亏损,直到2009年下半年才彻底赚回来,不过那又是后面另一段人生故事了。


2007年,杂乱的寝室桌面,黯淡的人生时光

2024年6月11日星期二

三年了

一晃,三年过去了。难以想象,妈妈都已经走了这么久了。

我好像还一直没从这件事情里面走出来。生活中,无时无刻不想到她。身边有着太多触发回忆的信息点,可能是一种声音、一件小事、一件物品,甚至是一种熟悉的感觉。

端午节小长假的第一天,我去了仙乐斯广场。去的时候是坐的2号线,但是发现人挺多,于是准备改坐13号线回去。在走去南京西路站的路上,路过一条斑马线,无意中才发现自己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——岳阳医院。

妈妈生病的最后阶段,想要看看中医,在网友“@香呈珠宝”的帮助下,带妈妈来了两次岳阳医院。第一次是2021年的4月9日,医生给我们开了中药,很大一包,需要回家自行煎制。看完病都已经是中午时分,妈妈要坐地铁回家。于是我们从医院走到13号线南京西路站,然后转15号线回家。当时妈妈身体状态不好,走得很慢,我们慢慢从医院出来,走去商场地下的情景如今仍然历历在目。虽然地铁上一路都有座位,但是换乘、步行下来,到家也是12点过了,妈妈觉得很累很疲惫,而且还饿了。以前不管从外面回家有多累,妈妈都还是坚持自己做点什么来吃,而那天,她是真的累了饿了。后来,我点了一个外卖的肥肠鱼,妈妈吃了,说不好吃。


当年,和妈妈坐着这个电梯慢慢走去13号线南京西路站


当年,和病重的妈妈一起在这个站台等地铁

我们后来又去过一次岳阳医院,那是2021年4月16日。这一次,看病的人更多了,直到11点才轮到我们,还是开了很多药,最后我们是打出租车离开的。记得最开始妈妈还不太愿意打车,结果那天回去的车开得很快,一会就到家了。

一转眼,时间来到了2024年6月。相同的地方,物是人非。妈妈走了三年了。

如果时间能够倒流,如果视线能够穿越时空,我想站在这里,静静地等待妈妈路过,再看看妈妈。


2024年6月11日,清晨,妈妈卧室的窗台

2024年5月30日星期四

爷爷

5月30日是爷爷的忌日。

2020年5月17日,爷爷突发心肌梗塞,被120送到了医院。经过接近两个礼拜的治疗,爷爷的状态已经好了不少,29日据说都快要出院了。但没想到30日午后,爷爷吃过几个水饺,就睡了过去,再也没有醒来。

爷爷叫刘树森,1927年出生于四川江津县柳林村。家里兄弟4人,爷爷排行第二,邻居们都叫他“刘二爷”。和爷爷的其它弟兄,以及村里的其他大部分人不同,爷爷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能从农村出去工作的人。据说,最开始爷爷是在江津公安校挑水、做活,后来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,他学习了电工的技术。再后来,1958年四川会东铅锌矿启动建设,爷爷被招工了,来到了四川会东的大梁子山。在那里,爷爷成为了一名电工。

爷爷个子不高,脸圆圆的,非常本分老实,又非常吃苦耐劳。他不善言辞,脸上经常挂着笑容,看上去常常都是乐呵呵的。在会东铅锌矿建设初期,爷爷这样老一辈的人们在偏僻荒凉的深山老林中长年累月工作,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,最终建成了矿山上各种各样的输电线路和设施。

因为爷爷的原因,爸爸和幺爸后来才得以陆续走出农村,先后来到铅锌矿工作。爸爸选择了和爷爷一样的道路,也在后来成为了一名电工。幺爸则是顶替爷爷去了铅锌矿工作,为此爷爷提前退休,在1982年我出生后不久回到了江津,回到了柳林村。

退休后,爷爷在家一方面开始自己种菜、养猪,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电工技术,开始帮忙给邻里弄电线、装电灯等。爷爷最喜欢种的蔬菜有莲花白、玉米、藤藤菜、豇豆等等,还记得我去莲花白上捉菜青虫喂蚂蚁,还有收获玉米的情景。爷爷帮人做事安电线也从不收取报酬,最多就是吃顿饭,常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来。

从小,爷爷就很宠爱我,喜欢让我骑着“马马肩”,带我到处走走,去牛奶场拿拿牛奶。当我读小学了,爷爷每天都骑着他的自行车,送我去柳林小学。中午的时候,不管刮风下雨,道路泥泞,爷爷都会准时骑车送来午饭。有一次,小学里时兴一种类似山楂果冻的小吃,长方形、软软、酸酸甜甜的,形状像橡皮,叫做什么羹。我吵着要吃,结果爷爷到处去找,在泥泞的乡间路上找了很久,最后走到了很远的幸福河河沟旁,在一个路边的小商店才买到。爷爷最喜欢吃各种面食、粑粑,他吃面最喜欢吃宽面,还经常弄一种面块汤来吃,他爱好的食物还有猪蹄,肥肥的肉皮是他的最爱,这些都是我小时候觉得非常美味的食物。1991年,爷爷决定把老的土房子改造成砖房,修房子事情很繁杂很累,有一阵子爷爷肩膀很痛,还是小学生的我帮他搽药酒揉背,让爷爷很开心。爷爷还经常让我去家背后路边张三的商店打酱油和醋,打好醋以后,爷爷让我吱一口,那个酸爽真是无以言表。每天放学后,我总是守着6点重庆电视台播放的儿童动画片,而家里那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老是出问题,爷爷总是会过来给我调整天线,还告诉我,不要在黑黑的房间里看电视,一定要开一个灯,保护眼睛。儿时那些天真烂漫的快乐,大都是和爷爷分不开的。

爷爷非常节俭,也非常顾家。江津家里的很多凳子椅子,都是爷爷从会东里面买了搬回去的,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那样的交通条件下,爷爷是怎么大老远带这么多东西回去的。江津家里的饭菜,很少有丢掉的,爷爷会全部吃掉,一点都不浪费。前些年我回江津,发现婆婆爷爷还是那么节俭,家里的水电都用的极省,连最后一点饭菜的汤汁,都要做成烫饭来吃掉。大部分的钱,爷爷都存了起来,但是当我考上大学、每次回江津的时候,爷爷都愿意成百上千地给我。1993年,我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的时候,妈妈调到了会东大桥,从此不再和婆婆爷爷一起生活了。还记得那天早上,天还没亮,爷爷就送我们到德感,我们大包小包去坐火车,把各种东西搬到西昌。到了大桥后,得知我上学的路非常远,爷爷寄了钱过来,让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自行车,自此我也能够自己骑车去上学,不用再搭乘同学的车了。上大学后,我每到一个地方,都会买一张当地的地图寄给爷爷,因为爷爷很爱看各地的地图。2005年爸爸走后,爷爷在新家里安装了固定电话,从此每个周周日晚上,爷爷雷打不动地要给我打一个电话,直到他后来摔跤受伤为止。2011年2月我买大渡河路房子的时候,爷爷毫不犹豫地支持我,给了我2万付房款。每次我回江津,爷爷总是给我买很多米花糖让我带回上海,送我到长途车站,然后和婆婆一起默默地等在外面的出口,直到我坐的汽车离开他才慢慢走回家。有一次,长途客车等了足足有半小时以上才出发,开出客运中心的时候,没想到一眼就看到了爷爷和婆婆的身影,他们在那里等了好久好久。

2011年8月,我带爷爷到江津的人民医院做了个体检,体检的过程非常糟糕,体验一塌糊涂,爷爷当时就是血压高了点,其他都还挺好的。2018年12月7日,爷爷摔了一跤,骨折了。第二天我赶回了江津,医院里,爷爷看到我,还流了泪。这一跤让爷爷元气大伤,本来是非常健壮的老人,结果身体状态就急转直下。再后来我回到江津,看到爷爷,他已经变得很瘦了。紧接着就是2019年11月底妈妈查出癌症,我再也没有时间回江津去看望他,直到爷爷去世。

上周末,有电信的人上门来问,家里的座机还用吗。其实那个座机已经很多年没用了,它就是专门为爷爷准备的,只有爷爷会打这个电话过来。爷爷走后,这个电话就再也没有响过。

4年来,经常想到爷爷,有很多想对爷爷说的话,有很多过往的回忆,提笔的时候,却又脑袋空空,不知从何说起。在这个日子里,杂七杂八写了一点,作为对爷爷的小小纪念。这次,就先到这里吧。

爷爷在柳林村的家门前,时间不详

2024年4月24日星期三

生日

小时候,很盼望过生日。

生日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蛋糕,最爱的就是蛋糕上的奶油,吃一口,香到心里。

那时候,住在柳林村,妈妈是怎么从街上给我买来蛋糕的呢?

到后来,生日那天,妈妈会叫上学校的老师们同事们,一起到家里,吃豆花饭,藤藤菜,热热闹闹。

再大一些,我离开了家,到了外地求学。每当自己生日,总是会叫上寝室的同学好友,一起出去搓一顿。

当时的自己囊中羞涩,只能请大家在枣阳路校门对面的学友餐厅,吃一碗 5 元钱的面条,但是大家都吃得很开心。

支教那年,来到了云南。生日那天,和支教队友们一起喝酒,喝了不少白酒,度过了开心难忘的一晚。支教一年,既锻炼了胆量,也锻炼了酒量。那时候觉得,人生都是美好的,生活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,一切都向前看。

再后来,人生就发生了好多事情。爸爸走了。我不停拼命地做网站做项目,打工赚钱,日以继夜。为了一个万把块的项目,可以连续不停通宵。

那时候的我还真是年轻啊。

后来的生日,逐渐变得模糊了。但仍然清楚的是,每到生日,妈妈和爷爷都会给我打电话,也会收到很多好朋友的消息。

而如今,爷爷和妈妈都先后走了,每周日晚上,再也没有了爷爷座机打来的电话,家里的座机也多年没有再插上电话线。

看到电话,就想起爷爷。

我也再不能收到妈妈的生日短信,再也不能听到她的声音。

虽然是这样,但耳边还时常回响起那些歌声。

风吹那杨柳嘛哗啦啦啦啦啦啦

小河里水流嘛哗哗哗哗哗哗哗


生日,是一个特殊的日子。人的一生,就是由一串的生日连接的时间轨迹。

过去,现在,未来的生日,串成了现在的我。

过去的生日是快乐的,现在和未来的生日,永永远远遗憾,永永远远难受。

2024 年 4 月 24日,42 岁的生日,想到了很多往事。


2024 年 1 月 30 日,江津长江边

2024年3月1日星期五

蒲坝往事(2)

2005年1月26日,周三,是一个天气不错的日子。

早上起来后,我在卧室里打开电脑,写我那本Flash的书。当时的我所不知的是,直到三年后,这本名叫《网页设计师必读--网页动画Flash CS3 》的书才得以正式出版,可那时爸爸已经离开我很久很久了。

今天的午饭,我们要去陈孃李叔家吃。陈孃家在蒲坝小学的上面,和蒲坝附近的很多人一样,她和李叔都是通过在蒲坝站押锌块车才与301站上的人相熟的。在过去,铁路上常常有一些偷盗火车货物的事件,会东铅锌矿的锌块要通过火车运出去,基本都需要有人跟随押车,避免高价值的锌块被人偷盗。押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,根据目的地的远近,押车的时间从几天到整月不止。在蒲坝站的站台上,常年停靠着各种不同的车皮,有酸车,盖车、敞车等,对于押车而言,盖车条件好一些,最艰苦的押车莫过于“风餐露宿”的敞车。


坐着站上的车,我们来到陈孃家。我拿着相机在附近走来走去,拍了很多照片。大多数拍照都是为了设计网站存一些素材,当初愚蠢的我却没有怎么给人物拍照,只留下了一张爸爸妈妈在门口吃甘蔗的照片。

蒲坝站的车,久违了
魂牵梦绕的成昆铁路,一节奔驰的货车,2005年1月26日
成昆铁路蒲坝段,桥墩上有当年的标语,2005年1月26日

远远地看到爸爸妈妈走在前面,左一是向叔,2005年1月26日
爸爸和妈妈在陈孃家门口吃着甘蔗,2005年1月26日

记忆里,我在陈孃家附近拍了好多照片,有油菜花、火车桥。现在回头来看,不知为何,当时的照片都有着浓浓的伤感气息。直到下午两点,我们才开始吃中饭。

饭后回家睡午觉,然后起来食堂吃了晚饭,趁着夜色,我们坐车去西昌。很可惜当时的我虽然有了数据相机,却并没有在路途中拍照片。从西昌到蒲坝的国道108全程,确是我此生看过最美丽的风景。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,汽车在崇山峻岭中的秀丽道路一直飞奔着,路的一侧是湍急的安宁河,另一侧是变换的山景。在这样的道路上,在这样的车上,思路可以放飞到很远很远的远方。蒲坝到德昌的路,弯曲险峻,高低不平,山重水复,柳暗花明,伴随着浓烈的草味,不用睁开眼睛我就知道已经到了这里。而到了德昌附近,又截然不同,公路两侧地势逐渐平坦,一切豁然开朗,远处的山脚变得好远好远,远得可以看到彼处的打靶场。草地、阳光、远山,一切都是那么美好。

无数次在回忆中,又来到这条美丽的国道,在晴天和雨天,早上和傍晚,日与夜,往与返中反复回味,回味那些追不回的过去。

当晚,喉咙疼。

我的第一本书:《网页设计师必读--网页动画Flash CS3 》,2008年1月出版
蒲坝站酸囤的警示牌,摄于2005年2月
静静的蒲坝站,摄于2005年2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