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年前(2005年)的我
2022年,我40岁了。
10岁的时候,我还是个5年级的小学生;20岁的时候,我还在读大三;30岁的时候,我在华东师大工作。回首过去,每一个十年,变化都很大。但似乎从30到40岁,自己则没有那么大的变化。因为40岁的时候,我还在相同的地方生活、工作着。
细数一下,这十年,自己都有哪些得失。
技术:30岁前,自己还可以说是个“技术人”,还会做不少设计、开发、写代码的活,其中相对擅长的有Flash交互、Web设计等,也通过不断接各种交互项目锤炼自己、紧跟技术前沿。而到了40岁,我已经极少做设计开发,Flash也已经完全被时代抛弃,我的老本行可以说已经彻底荒废了。
社交:这十年,感觉自己越来越宅,和朋友们的联系、交往越来越少。如果可以的话,我更愿意闭门不出,一直呆在家里哪都不去。
身体:肉眼可见地衰老了,健康状态在走下坡路。视力相比十年前,似乎又差了很多。10年前的照片上,自己看上去还像是年轻人,在校园里说不定还能冒充下学生,但是现在走在校园里,已经不会有人叫我“同学”了。
亲人:有惊喜,有巨失,更多的是悲痛和遗憾。2014年,我的儿子出生了,家庭里有了新成员,生活中也多了很多快乐。但是在2021年,我却永远失去了我的妈妈,留下无尽的、一生的伤痛,这是其它所有的收获都无法相抵的人生重大损失。我们三人中,我的爸爸妈妈都离我而去了,只剩下这个世界上形单影只的我。现在,只有我的妻儿还能够给予我生活的归属感。
旅行:30岁之前的我从来没有出国过,30岁后去了很多地方,特别是去了很多次日本,坐了很多次邮轮,留下了很多开心的回忆。2017年我还去了加拿大维多利亚交流,度过了难忘的三个月。实际上,因为工作的原因,前些年我也去了国内很多地方,飞出了金银卡,但行程大都是调研而非旅行。
投资:总体而言获得了大丰收。30岁时,个人股票资产还不到7位数。到了40岁,随着股票投资获得了十余倍的回报,股票总资产也达到了8位数。然而除却投资成绩外,平心而论,个人的投资能力、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。
经济:在17年股票投资获得大丰收后,家庭经济状况有了较大改观。可以毫无压力地偶尔去住住迪士尼乐园酒店,也可以坐坐带礼遇的邮轮舱房。除投资外,近年来工资收入也有了一定提升。因为出版了三本书,还拿到了不少版税收入。但平时我除了买买电子产品外,也没有啥特别的购物欲。
固资:15年家庭在上海买了第二套房,是一套小房子,主要是小孩读书用。16年买了辆车,但本本族的我一直没有正儿八经开过。
学业:从30岁的硕士(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)到了40岁的博士(教育技术学)。2014年在职考了博士,整整读了八年,到2022年总算毕业了。
写作:这十年来又出版了几本技术方面书籍,其中两本与Flash相关(《Flash ActionScript 3.0全站互动设计》人民邮电出版社,2012年10月;《Flash ActionScript 3.0交互设计200例》人民邮电出版社,2015年5月),一本是HTML5相关(《HTML5基础知识、核心技术与前沿案例》人民邮电出版社,2016年10月)。16年至今,一直没有提笔再写过新的东西。
工作:十年来,从一个部门新人,误打误撞成为了一名单位的中层干部。在做的事上面也有了诸多变化,从信息化部门,到了(研究教育决策的)宏观院,最后再到了宣传部门。其实我个人在工作上是比较佛系的,没啥大的追求,近些年经济上的充裕也使得自己更加“佛系”。我从心底排斥任何职务,只希望做一个普通员工就好,但世事难料。有了职务以后,生活中其实多了很多烦恼。
能力:没啥变化,我还是那个不善言辞、不善和人打交道的我。在学习能力方面还有所退化。
心态:近年来,亲人(妈妈、爷爷)朋友(Fish等)的离去,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变得不是那么积极,也不会再像以往那么乐观了。也可以说,比如30岁的我,心态上更成熟(黑暗)一些了吧。另一方面,因为投资的各种经历,我比过去更加惯于反思和警醒,发现自己的问题和缺点,更善于提醒自己勿固执己见,对人对事的成见相对而言更少了。
过去的十年,大致如此。接下来的十年,不知道自己又会有怎样的变化?
17年前的早春,蒲坝站盛开的野花